31 Oct 2017

秋末杂谈

秋末写下的杂文

2017秋末杂谈

上课的意义?

既然上某些课程对我的将来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亦或是效率实在太过低下,相比于通过网络课程或者书籍自学。效率实在太低太低。学校的课程是为所“大部分”学生所设计的,这或许对有些人有效,但对于我来说,学习的兴趣缩塌全无,最让人讨厌的是,在深刻思考时,至在心流中时,突如其来的一次屏幕控制,摧毁了一切。

我为何要上这样的课?

比起我做独立游戏收到玩家的意见或者做鬼畜视频获得的几十万播放量以及上千粉丝的关注,给网络上的这些朋友带去欢乐与上这些课相比相比,所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只能说是判若云泥。更别说学习兴趣之谈。 某科技公司设计总监方迟曾在得到的开课《高效学习法》其中曾提到:“很多人问,为什么我学英语的效率这么低呢?”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他就给出了一非常明确的答案:你可能根本不需要学英语! 确实,学习一项技能,它是否是你迫切需要的。是学习此项技能是否高效的大前提。我为何要学习这些现在没用,将来更没有用的技能呢?

未来的打算?

我认为我应该做一些更有成就感,更独一无二的事情。比如做鬼畜视频,比如开发独立游戏。前者它至少锻炼你视频剪辑的功底,而后者,对于一个对软件编程、视频、音乐、故事剧情这些东西都略有接触的人而言,还有做什么比做独立游戏更合适呢?

工作:你要拿什么养活你自己呢?

哎,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内容,说我岁数大也是,我已经20岁了,说我岁数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又有多少理解呢?单凭上述的几点,能得到可靠的收入吗?做独立游戏?进游戏公司还是搞已经过气的安卓/iOS开发?——罗永浩:20岁迷茫是正常的,我到44岁才找到了我穷极一生愿意投入的行业。

自命不凡,为何落寞至此?

高考是公平的么,为何要以18岁时的一次考试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那么高考之后的学习还有意义么? 高考的最不公平之处,可能就是公平吧。 从某些角度,高考确实公平。 但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已经蓬勃发展的今天。工业和信息产业已经占领社会、经济半壁江山时。工业产业的基础学科——通用技术;信息产业的基础学科——信息技术就这么不受待见么?甚至,他们的分数不被纳入本科招生的分数中。是因为它们被叫做“技术”,就应该被送进职业技术学院吗? 而百无一用的数学,没有决定性作用的英语,仍然霸占着分数总分中的的300分。这便是公平的体现吗? 虽然浙江省在笔者的下一届进行了高考改革,把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加入到本科分数中。但相对于澳大利亚等国家,他们紧追时代,甚至在最近,把无人机加入了他们的高考项目中。 中国的高考与市场的脱节太多,太过“公平”。而对于没有赶上改革的考生,它造成的伤害将永远不可弥补,更不可原谅!

好学生与坏学生

我虽然曾代表学院拿过国家级的奖项,但从从学院的角度来说我并不是什么好学生,我逃晨跑和晚修,我逃课,没做过一次志愿者活动。辅导员找我谈过,谈了一个多小时,但她怎么可能说服一个已经在高中束缚三年,现在怦然爆发的内心呢? 我把自己视作目标驱动型,当有障碍挡在我的目标面前时,即使是学校,即使是所谓的规矩,所谓的社会正义,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击毁它。 而对他们来说,什么是好学生,就是那种从来不逃课,不逃晨跑和晚修,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 但从我的角度看来他们两者恰恰完全相反。我逃课,逃晨跑和晚修是因为我知道什么事情更重要,或者更有意义。而有些看起来“好”的学生则是一回寝室就在王者荣耀或是守望先锋,更像是争抢奖学金的机器,在各种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贪婪眼睛,完全忘了初心,或者他们从来没有过。 而我在初三那年,在那台1.8Ghz速龙CPU、768M内存的老电脑上写下第一个hello word的apk的时候,到现在,从未忘记。